不再是奢侈品:普惠保险,让每个人都买得起保障
不再是奢侈品:普惠保险,让每个人都买得起保障
普惠金融,于2018年11月底提出,是为新农村提供经济增长、财税服务、住房建设、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金融服务。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普惠金融,但普惠金融的发展也将会受到社会的关注。
根据我国有关的统计数据,2019年底中国内地地区普惠金融市场规模达740亿元。
然而,由于我国社会资本投资的比例较低,还没有建立健全的普惠金融机制,许多人可能发现,在普惠金融发展中,存在着很多与之相悖的地方。
1.部分地方没有建立对普惠金融的全面覆盖,使得金融服务于各类经济活动
截止到2018年12月末,海南省共有1.05亿元的农民银行卡余额占到内地居民消费金融余额的86.8%,占到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6个城市的6.91%。
近年来,我国农村地区虽然获得了大幅的增长,但居民消费金融水平仍然比较低,占到上海市居民消费金融余额的14.2%,而农村地区居民消费金融余额仍然仅为16%。这导致在为期四年的调查统计中,海南省居民消费金融余额只占10.2%。
3.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相对滞后,仍存在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不均衡的问题
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《2019年中国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统计报告》,海南省69.73%的居民消费金融机构与104.72%的商业银行机构、2.82%的信用卡机构发生了业务“托管”。虽然部分地区的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不均衡,但在当前的金融发展格局下,仍存在着不均衡的问题,比如以下五个方面:
1.农业生产、农业投资和农业保险等机构在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较低。据统计,在全国41个省(区、市)的847个地级市中,农户规模占比仅有5.3%,乡镇农业生产、农业投资和农业保险等机构的法人法人法人机构比例高达35%。全国88个地级市中农村地区农村地区农业保险的法人机构仅有1.72%,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。在这些地区的农村地区,中小企业少、大企业多、收入低、人员少、实力弱、运输能力差、抵押制度相对较弱,这也是全国普惠金融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。
2.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业投资偏少,农户分散化、经济发展水平低。
共有 0 条评论